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
——好教师成长的秘诀
朱永新说:“一个好教师的成长,其实最重要的有三条,我们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这段话真是精辟、点睛之说,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在思考教师专业发展时,认为教师要阅读、思考和写作,现在看来,我还没有准确深刻地切中题意。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阅读。这种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什么书都读的阅读,也不是指怡情类阅读,而是专业阅读。我理解:一是读专业的书,二是专业地去读。读专业的书从广义上讲,可以是通识类的教育经典著作,如朱永新所言“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与那些最伟大的教师著作对话”。
从狭义上讲,是本学科内的专业著作。就当前的现状而言,我觉得更需要读一些通识类的教育经典。以开拓眼界,提升境界,充实理论素养。专业地去读。开始是泛读,以后是精读,还要有重点地读。不光读,还要随时结合阅读思考自身教学和学校、班级教育中的问题,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甚至是专业论文,并与同行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写作。这种写作特指专业写作。一是写专业的内容,二是去专业地写。写专业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教研教法类的论文,另一方面是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的文章。专业地写。开始可以是教学点滴,教材个别问题质疑,教育叙事,以后是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独到见解。专业地写,一个层次的意义是写作的专业规范,如论文的主标题、副标题、摘要、关键词、内容中分段的小标题、引用别人论文的观点等都要规范。朱永新说: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教师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写得精彩。我觉得,对一个问题想到了、思考了,与写下来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更深刻、更深层,因为写作对思考的要求更高,更要反复总结修改提升。
我认为:能在CN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是含金量最高的教育智力活动的结晶。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个概念我从未想到过。朱永新说:这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让教师打破时空的局限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从2009年起,我以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名义主持了乐鱼赞助大巴黎青年教师的培养,共有50多位35岁以下的教师参加。我把这些教师按学科分成了10个课题组,共同围绕“有效教学”开展研究,应该说就是一种专业发展共同体。而现在我主持的“陈光辉中学政治名师工作室”,招收的学员团队涉及7个学校,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段,涵盖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计算机共7个学科13名教师,学员中有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和普通教师,专业荣誉称号涵盖了地级学科带头人、地级骨干、县级学科带头人、县级骨干、县级教坛新星等。我认为这一轮以培养高端教师为目标的学员团队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些优秀教师经过“目标引领,走近名师,学悟结合,专题研修,聚焦课堂,访学考察,辐射引领,横向合作”等形式的培训,在集体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合作与竞争,朝着自己制定的3年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去努力,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具体措施去实施,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愿我们的团队成员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指示的规律去践行并茁壮成长,愿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队伍中来。
2013年8月7日
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思考
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要培养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养厚实,教学视野开阔,教研能力出众的优秀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应该做一个有激情有信仰的教师,做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做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做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做一个有较高人生境界的老师。要提升做教育工作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做人的境界。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专业成长的路径。名师工作室培养高端教师的路径有哪些呢?
1、开展“名师好课堂”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直接目的是探索高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终极目的是由名师资源带动全体教师的培养,通过所有教师的成长反哺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服务学生。作为高端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省时高效轻负担”的,他的课堂一定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同行认可的;他的课堂一定是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活泼多样的;他的课堂应该是一堂发现之旅,师生共同参入学习,碰撞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当然这样的课堂也追求适当的安静,给学生思考、沉淀的时间。
“名师好课堂”操作模式可分三种:一是展示模式,通过名师“好课”的教学示范展示引发教师深度参与和互动。二是评课模式,工作室的成员都带上自己的“好课”参与“好课堂”评议活动。三是评秀模式,就是各成员学校将“好课”作为重要指标来推出评选名师。显然,作为名师工作室这一载体,更侧重于前两种模式。
2、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既是工作室开展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成为高端教师,提升教研能力的路径;还是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重要抓手。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成为各自申报课题的主持人。通过主持课题,熟悉教育科研的过程方法,取得有效高层次的科研成果,组建自己的团队,带动更多的教师走上教学教研并重的专业成长之路。
3、开展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略)
4、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相互促进。本工作室策划、成立以来,通过阅读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等教育专著、撰写读书心得;制订学员规划,明确专业成长的目标方向;相互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的进展,分享教科研的经验方法;参入“名师好课堂”活动,共同探讨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按片到各校轮流举办活动,加强了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关注学科间联系,提高教学设计教育科研与实施能力。通过建立工作室的QQ群,上传文件、下载资料、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的主页、宣传幅射、影响更多的教师。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是实实在在,一步一脚印走过来的;相信这样的活动坚持下去,工作室的成员在专业发展上一定能取得显著进步.
陈光辉工作室工作设想(1)
1、招收成员时兼顾本:屯庑,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兼顾高中、初中、小学的老师,这样的好处是:①开展活动时可以轮流到各校进行,发挥各校教育资源的作用;②每位学员可以借此了解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整体教育观念。
2、每位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制订3年、5年至10年的规划。其共性的部分是①制订专业成长规划;②开展“观课”、学习教育经典,主持课题研究,上公开课示范课,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形成教学风格,开展教学研讨,开展访学考察等。其个性的部分是①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努力方向是不同的,已是宣城市学科带头人的要经过2-3年努力成为特级教师,已是地级骨干的教师是努力成为地级学科带头人,其余的是成为省教坛新星和地级骨干。②工作重点不同,现已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的除了撰写论文外,还要整理,对学生讲座的稿件和PPT。普通教师要总结整理教育教学学术交流的讲座稿。
3、每个月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地点在成员学校间轮流进行,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可以是公开课研讨,课题研讨交流,读书心得交流,对学生教师讲学观摩(支教)。时间是半天,建议在每月第二周的周二,每年组织访学考察一次。
4、注重活动内容的实效,避免形式化,不搞走过场。但同时也要注意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进行适度的宣传。每学期都要整理学员提供的阶段成果材料,编印活动简报。
5、对所有成员学校进行教学辐射:①指导成员所在学校的课题研究。②指导成员所在学校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③对成员学校的老师、学生开展讲座。④与成员所在学校的教师谈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6、考虑到安全和经费等问题,访学考察主要是考察省内学:椭鼙呤》菅,每次活动不超过3天。
陈光辉工作室工作设想(2)
1、每次集中活动轮流安排在各成员单位进行。每个学校承担活动的工作是:①安排“名师好课堂”活动。由学员本人上公开课或另行安排名师公开课。②拍照片、摄像、写新闻稿,上传至网站并发给工作室秘书。③申报本校最需要的帮教项目。④通知本校参加活动的其他老师。⑤安排本此活动的后勤工作。
2、下学期集中活动的内容:①交流各自的专业学术论文。②开展校内考试命题的专项研讨,请丁焰更、张晓民讲座。③开展学员主题论坛。每位老师都要准备对教师对学生的讲座(PPT)。请盛敏晖准备学校管理专题讲座。④各课题组的结题汇报、中期汇报。⑤原则上每次集中活动都安排一次“名师好课堂”活动。
3、每个学员每学年(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即上一节研究课,搞一次观课,读一本专业著作,写一篇读书笔记,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写一篇学术论文,整理一篇讲座稿(PPT)。
4、每位学员准备一个档案盒和专题笔记本;建一个“个人主页”或“微博”;写写教育日志;在个人电脑上建专门的文件夹;把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网(黄浦教师专业发展简讯)和本工作室主页放收藏夹栏。
5、关于团队精神中的“竞争”概念的理解。从宏观上看,本工作室团队要在全国范围内争位次,上水平,力争达到第一方阵。在全省范围内要达到一流水平,成为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工作室。这不是说大话,而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这种“一流”,既表现为团队运行的过程中,如团队活动设计安排的计划性、目的性;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等。也表现为工作室团队教研培训成果的高层次高水平。具体是:①每位学员在专业发展方面上一个层次。分别评为省特级教师、宣城市学科带头人、省教坛新星、宣城市骨干教师。②每位学员都主持课题(主要是省、地级课题)并结题,其中三分之二以上获奖。③每位学员都有学术论文发表。根据本人现状,分别在地级期刊、省内期刊、CN期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教研专业论文。④每位学员都形成了对教师或对学生的专题讲座。⑤在优质课评比、教师素养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论文评比等活动中取得较好奖项(宣城市二等奖以上)。⑥指导学